2025年9月23日下午,太阳成城集团tyc234cc古天乐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公司在九龙湖校区医工楼329会议室举办了第52期“吴健雄实验室大讲堂”系列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的主题为“Recent Progress on Fluorescent Imaging Probes and Phototherapy”,由韩国梨花女子大学Juyoung Yoon教授主讲,太阳成城集团tyc234cc古天乐吴晓峰教授主持。

Juyoung Yoon教授是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化学与纳米科学系的教授。他于1994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02年,他加入了梨花女子大学,并自此担任该校教授。他目前还是韩国科学院院士和韩国皇家化学会会员。Juyoung Yoon教授的研究兴趣涵盖荧光探针、光动力疗法、光热疗法以及成像引导疗法。他已发表超过520篇科学引文索引(SCI)研究论文,h指数大于139,总引用次数超过76,000次。自2014年以来,他一直被列为高被引研究人员。此外,他还担任了多个期刊的顾问编辑或编委会成员,包括《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Sensors and Actuators B》等。

Juyoung Yoon教授在本次讲座中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荧光成像探针与光疗领域的一系列前沿进展。他首先从基础化学反应出发,介绍了“FLICK反应”(Formal [3+2] Cycloaddition with Ketene)的开发及其在构建新型BODIPY-like荧光染料中的应用,该方法可通过简单前体在生理条件下原位生成强荧光、高稳定性的染料,为活体成像提供了新工具。随后,他重点阐述了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天然药物载体的独特优势——HSA不仅在血液中含量丰富、生物相容性好,且能被肿瘤细胞高表达的受体识别,从而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基于此,Yoon教授团队设计了多种可与HSA结合或响应性激活的探针与光敏剂,显著提高了成像灵敏度和治疗精准度。
在光疗方面,Yoon教授系统讲解了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的机制与挑战,并提出了多项创新策略以提升治疗的安全性与效率。例如,他们开发了“可激活型”和“可降解型”光敏剂,使其仅在肿瘤微环境(如低pH、高粘度或特定酶存在)下被激活,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设计了可通过肾脏清除的小分子光敏剂,有效降低长期毒性。他还展示了结合光声成像的诊疗一体化探针,实现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控。
此外,Yoon教授分享了其在酶活性检测与次氯酸(HOCl)传感方面的研究成果。团队开发了多种“开启型”(turn-on)荧光探针,能够高选择性地响应特定酶(如脂肪酶、磷酸酶)或氧化应激标志物HOCl,在活细胞和小动物模型中实现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动态成像,为炎症、癌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最后,他展望了人工智能辅助分子设计、超分子自组装纳米药物等未来方向,强调多学科交叉在推动精准医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整场讲座内容前沿、逻辑清晰,充分展现了化学、材料与生物医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潜力。

整场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仅展示了荧光成像探针与光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报告结束后,Yoon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并对未来的合作研究提出了展望。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太阳成城集团tyc234cc古天乐与梨花女子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发展。
